《勸將第二十一》



太古之民,淳厚敦朴,上聖撫之,恬澹無為,體道履德,簡刑薄威,不殺不誅,而民自化,此德之上也。德稍弊薄,邪心孳生,次聖繼之,觀民設教,(坐)〔作〕為誅賞,以威勸之,既作五兵,又為之憲,以正厲之。《詩》云:「脩爾輿馬,弓矢戈兵,用戒作則,用逖蠻方。」故曰:「兵之設也久矣。」涉歷五代,以迄于今,國未嘗不以德昌而以兵彊也。
今兵巧之械,盈乎府庫,孫、吳之言,聒乎將耳,然諸將用之,進戰則兵敗,退守則城亡。是何也哉?曰:彼此之情,不聞乎主上,勝負之數,不明乎將心,士卒進無利而自退無畏,此所以然也。
夫服重上阪,出馳千里,馬之禍也。然節馬樂之者,以王良足為盡力也。先登陷陣,赴死嚴敵,民之禍也。然節士樂之者,以明君可為效死也。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辭〔者〕,非為趨利,則因以避害也。無賢鄙愚智皆然,顧其所利害有異(爾)〔耳〕。不利顯名,則利厚賞也;不避(聖)〔恥〕辱,則避禍亂也。非〔此〕四者,雖聖王不能以要其臣,慈父不能以必其子。明主深知之,故崇利顯害以與下市,使親踈貴賤賢鄙愚智,皆必順我令乃得其欲,是以一旦軍鼓雷震,旌旗並發,士皆奮激,競與死敵者,豈其情厭久生,而樂害死哉?乃義士且以(激)〔徼〕其名,貪夫且以求其賞爾。
今吏從軍敗沒死公事者,以十萬數,上不聞弔唁嗟歎之榮名,下又無祿賞之厚實,節士無所勸慕,庸夫無所貪利。此其所以人懷沮懈,不肯復死〔者〕也。
軍起以來,暴師五年,典兵之吏,將(下)〔以〕千數,大小之戰,歲十百合,而希有功。歷察其敗,無他故焉,皆將不明〔於〕變勢,而士不勸於死敵也。其士之不能死也,乃其將不能效也,言賞則不與,言罰則不行,士進有獨死之禍,退蒙眾生之福。此〔其〕所以臨陣亡戰,而競思奔北者也。
孫子曰:「將者、智也,仁也,敬也,信也,勇也,嚴也。」是故智以折敵,仁以附眾,敬以招賢,信以必賞,勇以益氣,嚴以一令。故折敵則能合變,眾附愛則思力戰,賢智集則陰謀得,賞罰必則士盡力,(氣勇)〔勇氣〕益則兵勢自倍,威令一則唯將所使。必有此六者,乃可折衝擒敵,輔主安民。
前羌始反時,將帥以定令之群,籍富厚之蓄,據列城而氣利勢,權十萬之眾,將勇傑之士,以誅草創新叛散亂之弱虜,擊自至之小寇,不能擒滅,輒為所敗,令遂雲烝起,合從連橫,掃滌并、(源)〔涼〕,內犯司隸,東寇趙、魏,西鈔蜀、漢,五州殘破,六郡削迹。此非天之災,長吏過爾。
孫子曰:「將者,民之司命,而國〔家〕安危之主也。」是故諸有寇之郡,太守令長不可以不曉兵。今觀諸將,既無斷敵合變之奇,復無明賞必罰之信,然其士民又甚貧困,器械不簡習,將恩不素結,卒然有急,則吏以暴發虐其士,士以所拙遇敵巧。此為〔將〕吏驅怨以禦讎,士率縛手以待寇也。
夫將不能勸其士,士不能用其兵,此二者與無兵等。無士無兵,而欲合戰,其敗負也,治數也〔然〕。故曰:其敗者,非天之所災,將之過也。
饒士處世,但患無典爾。故苟有土地,百姓可富也;苟有市列,商賈可來也;苟有士民,國家可彊也;苟有法令,姦邪可禁也。夫國不可從外治,兵不可從中御。郡縣長吏,幸得兼此數者(丈)〔之〕斷已,而(而)不能以稱明詔安民氓哉,此亦陪克闒茸,無里之爾。
夫世有非常之人,然後定非常之事,必道非常之失,然後見。是故選諸有兵之長吏,宜踔躒豪厚,越取幽奇,材明權變,任將帥者。不可苟惟基序,或阿親戚,(便)〔使〕典兵官。此所謂以其國與敵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