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卷六十二》



《孫綽(二)》


《名德沙門論目》


釋道安博物多才,通經名理。○《高僧傳》五。《法苑珠林》二十四。《出三藏記集》十五。
竺道壹文鋒富贍。○《世說‧言語篇》注。
〔法汰高亮開達〕。
〔支愍度才鑒清出〕。


《難謝萬八賢論》


體玄識遠者,出處同歸。○《世說‧文學篇》注。


《喻道論》


或有疑至道者,喻之曰:夫六合遐邈,庶類殷充,千變萬化,渾然無端,是以有方之識,各期所見。鱗介之物,不達皋壤之事;毛羽之族,不識流浪之勢。自得於窞井者,則怪遊溟之量;翻翥于數仞者,則疑沖天之力。纏束世教之內,肆觀周孔之跡,謂至德窮于堯舜,微言盡乎老易,焉復覩夫方外之妙趣,寰中之玄照乎?悲夫章甫之委裸俗,韶夏之棄鄙俚,至真絕于漫習,大道廢于曲士也。若窮迷而不遷者,非辭喻之所感。試明其旨,庶乎有悟于其聞者焉。
夫佛也者,體道者也。道也者,導物者也。應感順通,無為而無不為者也。無為故虛寂自然,無不為故神化萬物。萬物之求,卑高不同,故訓致之術,或精或麤。悟上識則舉其宗本,不順者復殃放,酒者(者)羅刑,婬為大罰,盜者抵罪,三辟五刑,犯則無赦,此王者之常制,宰牧之所司也。若聖王御世,百司明達,則向之罪人,必見窮測,無逃形之地矣。使姦惡者不得容其私,則國無違民而賢善之流必見旌敘矣。且君明臣公,世清理治,猶能令善惡得所,曲直不濫,況神明所莅,無遠近幽深,聰明正直,罰惡祐善者哉?故毫釐之功,錙銖之釁,報應之期,不可得而差矣。歷觀古今禍福之證,皆有由緣,載籍昭然,豈可掩哉!何者?陰謀之門,子孫不昌。三世之將,道家明忌。斯非兵凶戰危,積殺之所致邪?若夫魏顆從治而致結草之報,子都守信而受驄驥之錫。齊襄委罪,故有墜車之禍;晉惠棄禮,故有弊韓之困。斯皆死者報生之驗也。至于宣孟愍翳桑之饑,漂母哀淮陰之憊,竝以一餐(極)〔拯〕其懸餒,而趙蒙倒戈之祜,母荷千金之賞,斯一獲萬,報不踰世,故立德闇昧之中,而慶彰萬物之上。陰行陽曜,自然之勢,譬猶灑粒于土壤,而納百倍之收;地穀無情于人,而自然之利至也。
或難曰:報應之事,誠皆有徵,則周孔之教,何不去殺,而少正卯刑,二叔伏誅邪?荅曰:客可謂達教聲而不體教情者也。謂聖人有殺心乎?曰:無也。荅曰:子誠知其無心于殺,殺固百姓之心耳。夫時移世異,物有薄淳,結繩之前,陶然太和。暨于唐虞,禮法始興,爰逮三代,刑網滋彰,刀斧雖嚴,而猶不懲。至于君臣相滅,父子相害,吞噬之甚,過於豺虎。聖人知人情之固,于殺不可一朝而息,故漸抑以求厥中。猶蝮蛇螫足,斬之以全身;癰疽附體,決之以救命。亡一以存十,亦輕重之所權。故刑依秋冬,所以順時殺;春蒐夏苗,所以𥳑胎乳。三驅之禮,禽來則韜弓;聞聲覩生,肉至則不食。釣而不綱,弋不射宿,其于蜫蟲,每加隱惻。至于議獄緩死,眚災肆赦,刑疑從輕,寍失有罪,流涕授鉞,哀矜勿喜。生育之恩篤矣,仁愛之道盡矣。所謂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德被而功不在我,日用而萬物不知,舉茲以求,足以悟其歸矣。
或難曰:周孔適時而教,佛欲頓去之,將何以懲暴止姦,統理群生者哉?荅曰:不然。周孔即佛,佛即周孔,蓋外內名之耳。故在皇為皇,在王為王,佛者梵語,晉訓覺也。覺之為義,悟物之謂,猶孟軻以聖人為先覺,其旨一也。應世軌物,蓋亦隨時。周孔救極弊,佛教明其本耳。共為首尾,其致不殊,即如外聖有深淺之跡。堯舜世夷,故二后高讓;湯武時難,故兩君揮戈。淵默之與赫斯,其(赫)〔跡〕則胡越。然其所以跡者,何嘗有際哉?故逆尋者,每見其二,順通者,無往不一。
或難曰:周孔之教,以孝為首,孝德之至,百行之本。本立道生,通于神明。故子之事親,生則致其養,沒則奉其祀,三千之責,莫大無後,體之父母,不敢夷毀。是以樂正傷足,終身含愧也。而沙門之道,委離所生,棄親即疏,刓剔鬚髮,殘其天貌,生廢色養,終絕血食,骨肉之親,等之行路,背理傷情,莫此之甚。而云弘道敦仁,廣濟群生,斯何異斬刈根本,而修枝榦,而言不殞碩茂,未之聞見。皮之不存,毛將安附?此大乖于世教,子將何以袪之?荅曰:此誠窮俗之所甚惑,倒見之為大謬,諮嗟而不能默已者也。夫父子一體,惟命同之,故母嚙其指,兒心懸駭者,同氣之感也,其同無閒矣,故唯得其歡心,孝之盡也。父隆則子貴,子貴則父尊。故孝之為貴,貴能立身行道,永光厥親。若匍匐懷袖,日御三牲,而不能令萬物尊己,舉世我賴,以之養親,其榮近矣。夫緣督以為經,守柔以為常,形名兩絕,親我交忘,養親之道也。既已明其宗,且復為客言其次者。夫忠孝名不竝立,穎叔違君,《書》稱純孝;石碏戮子,武節乃全。《傳》曰:子之能仕,父教之忠,策名委質,貳乃辟也。然則結纓公朝者,子道廢矣。何則?見危授命,誓不顧親,皆名注史筆,事標教首,記注者豈復以不孝為罪。故諺曰: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。明其雖小違于此,而大順于彼矣。且鯀放遐裔,而禹不告退。若令委堯命以尋父,屈至公于私慼,斯一介之小善,非大者遠者矣。周之泰伯,遠棄骨肉,託跡殊域,祝髮文身,存亡不反,而論稱至德。書著大賢,誠以其忽南面之尊,保沖虛之貴,三讓之功遠而毀傷之過微也。故能大革夷俗,流風垂訓。夷齊同餓首陽之上,不恤孤竹之胤,仲尼目之為仁賢,評當者寍復可言悖德乎?梁之高行,毀容守節,宋之伯姬,順理忘生。竝名冠烈婦,德範諸姬,秉二婦之倫,免愚悖之譏耳。率此以談,在乎所守之輕重可知也。昔佛為太子,棄國學道,欲全形以遁,恐不免維縶,故釋其鬚髮,變其章服,既外示不(及)〔反〕,內修𥳑易。于是捨華殿而即曠林,解龍袞以衣鹿裘;遂垂條為宇,藉草為茵,去櫛梳之勞,息湯沐之煩,頓馳騖之轡,塞欲動之門;目遏玄黃,耳絕淫聲,口忘甘苦,意放休戚,心去于累,胸中抱一,載平營魄,內思安般。一數二隨,三止四觀,五還六淨,遊志三四,出入十二門。禪定拱默,山停淵淡,神若寒灰,形猶枯木。端造六年,道成號佛。三達六通,正覺無上。雅身丈六,金色焜燿。光遏日月,聲協八風。相三十二,好姿八十,形偉群有,神足無方。于是遊步三界之表,(姿)〔恣〕化無窮之境。迴天儛地,飛山結流,存亡倏忽,神變緜邈,意之所指,無往不通。大範群邪,遷之正路,眾魔小道,靡不尊服。于斯時也,天清地潤,品物咸亨,蠢蠕之生,浸毓靈液,枯槁之類,改瘁為榮。還照本國,廣敷法音,父王感悟,亦升道場。以此榮親,何孝如之!于是後進篤志之士,被服弘訓,思齊高軌,皆由父老,不異所尚,承歡心而後動耳。若有昆弟之列者,則服養不廢。既得弘修大業,而恩紀不替,且令逝沒者得福報以生天,不復顧歆于世祀,斯豈非兼善大通之道乎?夫東鄰宰牛,西鄰禴祀,殷美黍稷,周尚明德,興喪之期,于茲著矣。佛有二十部經,其四部專以勸孝為事,慇懃之旨,可謂至矣;而俗人不詳其源流,未涉其場肆,便瞽言妄說,輒生攻難。以螢燭之見,疑三光之盛;芒隙之滴,怪淵海之量。以誣罔為辨,以果敢為名,可謂狎大人而侮天命者也。○《宏明集》三。
支道林者,識清體順,而不對于物。玄道沖濟,與神情同任。此遠流之所以歸宗,悠悠者所以未悟也。○《高僧傳》四。
近洛中有竺法行,談者以方樂令;江南有于道邃,識者以對勝流。皆當時共所見聞,非同志之私譽也。○《高僧傳》四。


《道賢論》


護公德居物宗,巨源位登論道,二公風德高遠,足為流輩矣。○《高僧傳》一《竺法護》。又見《出三藏集記》十三。
帛祖釁起于管蕃,中散禍作于鍾會;二賢竝以俊邁之氣,昧其圖身之慮,栖心事外,輕世招患,殆不異也。○《高僧傳》一《帛遠》。
法乘、安豐少有機悟之鑒,雖道俗殊操,阡陌可以相準。○《高僧傳》四《竺法乘》。
潛公道素淵重,有遠大之量;劉伶肆意放蕩,以宇宙為小。雖高栖之業,劉所不及,而曠大之體同焉。○《高僧傳》四《竺道潛》。
支遁、向秀雅尚《莊》《老》,二子異時,風好玄同矣。○《高僧傳》四《支遁》。
蘭公遺身,高尚妙迹,殆至人之流;阮步兵傲獨不群,亦蘭之儔也。○《高僧傳》四《于法蘭》。
〔咸有累騎之譏,邃有清冷之譽,何得為匹〕。


《太平山銘》


嵬峨太平,峻踰華霍。秀嶺樊縕,奇峰挺崿。上干翠霞,下籠丹壑。有士冥遊,默往寄託。肅形枯林,映心幽漠。亦既覯止,渙焉融滯。懸棟翠微,飛宇雲際。重巒蹇產,迴溪縈帶。被以青松,灑以素瀨。流風佇芳,翔雲停藹。○《藝文類聚》八。


《漏刻銘》


二儀貞運,聖鑒通玄。數以氣徵,理以象宣。乃制妙漏,挈壺是銓。近取諸物,遠贊自然。累筒三階,積水成淵。器滿則盈,乘虛赴下。靈虯吐注,陰蟲承寫。昏明無隱其晷度,陰陽是效其屈伸。不下堂而天地理得,設一器而萬事同倫。○《藝文類聚》六十八。《文選》陸倕《新刻漏銘》注引兩條。《御覽》二。


《樽銘》


大匠體物,妙思入神。儀彼靈禽,制氣為人。虛以含有,文以飾身。湛此元醴,延我嘉賓。興懷寄詠,聊以摽設。詳觀茲器,妙巧奇絕。酌焉則注,受滿則側。吐寫適會,未見其竭。與之無若,施而有節。元應忘知,功存不伐。王公擬之,德齊上哲。○《藝文類聚》七十三。《御覽》七百六十一。


《絹扇銘》


圓竹範素,製為新扇。靜若望月,動若規電。清風拂襟,素暉流藉。○《北堂書鈔》一百三十四。


《庾公誄》


咨予與公,風流同歸。擬量託情,視公猶師。君子之交,相與無私。虛中納是,吐誠誨非。雖實不敏,敬佩弦韋。永戢話言,口誦心悲。○《世說‧方正篇》注、《輕詆篇》注竝引綽集。


《王長史誄》


余與夫子,交非勢利。心猶澄水,同此玄味。○《世說‧輕詆篇》。


《劉真長誄》


居官無官官之事,處事無事事之心。○《晉書‧劉惔傳》。


《丞相王導碑》


公冑興姬文,氏由王喬,玄聖陶化以啟源,靈仙延祉以分流。賢俊相承,世冠海岱。二儀交泰,妙氣發暉,醇曜所鍾,公實應之。玄性合乎道旨,沖一體之自然,柔畼協乎春風,溫而侔于冬日,信人倫之水鏡,道德之標準也。惠懷之際,運在大過,皇德不建,神轡再絕,獫狁孔熾,凶類焱起。公見機而作,超然玄悟,遂扶翼蕃王,室協東岳,弘大順以一群后之望,仗王道以應天人之會。于時乾維肇振,創制理物,中宗拱己,雅仗賢相。尚父之任,具瞻在公,存烹鮮之義,殉易𥳑之政,大略宏規,卓然可述。公雅好談詠,恂然善誘,雖管綜時務,一日萬機,夷心以延白屋之士,虛己以招巖穴之俊,逍遙放意,不峻儀軌。公軌國之鈞,三十餘載,時難世故,備經之矣。夷險理亂,常保元吉,匪躬而身全,遺功而勳舉。非夫領鑒玄達,百鍊不渝,孰能莫忤于世,而動與理會者哉?○《藝文類聚》四十五。


《太宰郄鑒碑》


公蓋黃帝之苗裔,氏族所由,皆紀于祖御史大夫之碑矣。靈和誕授,載有公侯,至德碩量,天實挺之。琅邪王應天啟之運,闡中興之道,思延英賢,以匡王業,乃假兗州刺史金章,仍割玄鉞載飾。于時羯寇凶熾,群逆猋起,公奮其忠勇,精貫白日,信順為甲冑,大節為城池,故能摧卻凶寇,全身濟功。惟公德器純固,體識深弘。敦尚衡門,則服膺曾閔;毗亮皇極,則憲章元凱。篤誠簡于帝心,明允著于莅政。信鍾山之珪璧,歲寒之靈木者也。
摛藻風雲,策名帝錄。肇階方尺,遂隆台岳。王室未休,吾何以豫。興言再慨,思康天步。將俾皇化,歸之大素。彼蒼者天,曾不遐祚。哲人其萎,民斯攸慕。嗟爾後昆,式瞻宏度。○《藝文類聚》四十五。


《太尉庾亮碑》


次黃中以啟曹,鍾遐武于軒轅。爰及晉代,世號多士。公吸峻極之秀氣,誕命世之深量,微言散于秋毫,玄風畼乎德音。闚門者貴其凝歭,入室者議其通玄;摽形者得之廊廟,悟(日)〔旨〕者期諸濠川。提挈南翔,息肩靈越。會大君有命,納妃德門,自求多福,辭不獲已,鳳羽籠于華樊,麟趾縶于椒房。王敦阻兵翫權,志窺神器,乃轉公左衛將軍,要雄戟以扶華轂,勒武旅以翼豹尾。死難之心,義形于色,親受中詔,奔告方伯。于是群后契盟,同稟高謀,巖栖懷德,以嚮赴義,拯神器于獸吻,扶帝座于已傾。王室之不壞,翳伯舅是賴。公以為戰伐之謀,仁所恥聞,況立德弘道,年幾不惑,闔門沈舟,將遠迹山海。詔累遣侍中黃門,逼以嚴制,知不獲免,乃固求外任。江外無烽燧之警,宇內歸穆然之美。公雅好所託,常在塵垢之外,雖柔心應世,蠖屈其迹,而方寸湛然,固以玄對山水。銘曰:
金德時昏,乾綱絕紀。素靈南映,中宗蔚起。誰其贊之,數鍾伊公。達人忘懷,形隨運通。再潛再躍,婉若游龍。○《藝文類聚》四十六。


《太傅褚襃碑》


公資清剛之正氣,挺純粹之茂質,深量體于自然,沖識足乎弱冠。含章內映,而不運曒察之明;玄識沈通,而不以浮藻曜物。穆然忘容,塵務不干其度;默爾獨得,膚受莫測其奧。加以溫恭孝友,少思寡欲。都督袞州刺史,將以藩屏畿甸,綏授分內。會康皇晏駕,太后臨朝,總己之重,民無異望,乃徵將軍中書令錄尚書事。公要終之識,定于介石,雖事已未來,而情以本應;顧以主少國危,方難未夷,思清函夏,以一天宇。且帝命所存,以社稷為寄。謀身雖重,方此為輕。深為意疾,俛首撫順。公志在芟夷兇類,拯拔晉民,繕甲練卒,日不暇給者久矣。遂見機而作,遺其劍履,將龍馬河洛,電掃司豫。廟算以逆徒尚繁,困獸難逼,命公還旆,以俟齊舉。雖元勳未捷,義聲亦足以振暴于華夷矣。銘曰:
邈邈遠遊,亹亹令圖。將激淮海,灑滌中區。雅業未究,哲人其徂。敢勒玄石,敬刊高謨。○《藝文類聚》四十六。


《司空庾冰碑》


君喻嵩巖之玄精,挹清瀨之潔流;貞質謀于白珪,明操勵于南金。雖名器未及,而任盡臣道,正身提衡,銓括百揆,知無不為,謀必鮮過。端委待旦,則有心宣孟;以約訓儉,則擬議季文。君平恒無私,己謙寡欲,當世之所難,于君易之矣。于是慨然遠鑒,量己而退,高挹帷幙,投迹藩屏。夫良玉以經焚不渝,故其貞可貴;竹柏以蒙霜保榮,故見殊列樹。治而不亂者有矣,未有亂而彌治者也。攷終以證始,即事以懲心,少長能一其度,貴賤不(一)〔二〕其道,文康之雅量,于是乎弘著矣。銘曰:
洋洋俊潁,巖巖神嵩。流滌淳氣,頗扇祥風。篤生公侯,情靈德充。臨川擬潔,仰華思崇。履險思夷,處滿思沖。方恢遠猷,皇極是贊。繁霜夏被,修梧摧幹。人之云徂,朝野咸歎。儀刑永戢,光風長煥。○《藝文類聚》四十七。


《潁州府君碑》


君天縱傑邁,奇逸卓犖。茂才亮拔,雅度恢廓。通理遠鑒之識,禮樂飾身之具。固以足之于天仞,冠之于縉紳。出匡南位,功深于爵。金龜三曜,沖懷再發。道光古賢,風改彫偽。允可謂明德宏猷,贊世之偉器者矣。矯矯秀姿,卓卓英韻。他人之高,及肩而已。邀命有數,託生皇代。所忝之至,人知其幸。況在懷情,而無自識。但親勤未效,違離已及。低徊房禁,攀戀罔遺。○《藝文類聚》五十。


《桓玄城碑》


俯仰顯默之際,優游可否之閒。○《文選》傅亮《為宋公修張良廟教》注。
《孫〔綽〕子》


《孫綽子》


黃帝之遊天衢,奏鈞天之鼓,建日月之旗,乘琱雲之輿,駕六翼之龍;彭祖前驅,松喬夾轂,光景流而不見,長風逐而不及。發軔紫宮,不崇朝而帀六合也。○《北堂書鈔》十六引三條。《御覽》七十九。
海人與山客,辨其方物。海人曰:橫海有魚,額若華山之頂,一吸萬頃之波。山客曰:鄧林有木,圍三萬尋,直上千里,旁蔭數國。海人曰:東極有大人,斬木為策,短不可杖,釣魚為鮮,不足充餔。○《法苑珠林》三十七。《御覽》七十二,又三百七十七、八百三十四、九百五十二。
譙周說後主降魏,可乎?曰:自為天子而乞降請命,何恥之(湥)〔深〕乎!夫為社稷死則死之,為社稷亡則亡之。先君正魏之篡,不與同天矣。推過于其父,俛首而事讎,可謂苟存,豈大居正之道哉!○《蜀志‧譙周傳》注。《御覽》四百四十七。
撫明鏡,則好醜之貌可見。○《文選》謝靈運《晚出西射堂詩》注。
或問雅俗,曰:判風流,正位分,涇、渭殊流,《雅》《鄭》異調,題帖分明,標榜可觀,斯謂之雅俗矣。○《文選》任昉《哭范僕射詩》注、又《為范雲讓吏部封侯第一表》注、沈約《奏彈王源》注、任昉《為百辟勸進今上牋》注、王儉《褚淵碑》注。
或問賈誼不遇漢文,將退耕于野乎?薄遊于朝乎?○《文選》謝朓《休浴重還道中詩》注。
秋霜被,不凋其秀。○《文選》謝眺《和八公山詩》注。
或問人物,曰:察虛實,審真偽,斷成敗,定終始,斯可謂之人物矣。○《文選》任昉《為蕭揚州薦士表》注。
聖賢極其標榜,有大力矣。○《文選》袁宏《三國名臣贊》注。
《莊子》多寄言,渾沌得宗,罔象得珠。○《文選》沈約《宋書‧謝靈運傳論》注。
由禮則雅,不由禮則夷。○《文選》任昉《王文憲集序》注。
蓺妙者以入神。○《文選‧新刻漏銘》注。
貞人在冬則松竹,在火則玉英。○《文選‧陽給事誄》注。
急電無停光,疾雷無餘聲。○《御覽》十三。
道一者帝,德充者王,依仁仗義者霸;無為而治者道也,為能不待者德也;存三亡國仁也,責貢不入義也。○《御覽》七十六。
典籍文章之言也,治出于天,辭宣于仁。○《御覽》六百六。
何世之無才?何才之無施?良匠提斧斤,造山林,梁棟阿衡之才,櫨柱楣椽之朴,森然陳于目前,大廈之器具矣。○《御覽》七百六十四。
仲尼見滄海橫流,故務為舟航。○《御覽》七百七十。
動而不乘〔不〕理,若泛舟而無柁。○《御覽》七百七一。
命駕而遊五都之市,天下之貨畢陳矣。○《御覽》八百三十六。
(大)〔火〕光明〔于〕天者,燈燭何施焉。○《御覽》八百七十。
鳥窮則喙,人窮則詐。○《御覽》九百十四。
阜有木焉,木名時好。○《御覽》九百六十。